日子像石榴花一样红-新华网
新华网 > 广西 > 正文
2025 05/09 09:11:06
来源:广西日报

日子像石榴花一样红

字体:

  原标题:日子像石榴花一样红

  广大归侨侨眷与各民族群众一起跳庆祝舞蹈。马永翔/摄

  宁明县爱店镇堪爱村各族群众一起舂糍粑。 陈桂梅、黄建崇/摄

  左江清波伴蝉鸣,凤凰花艳映边关。

  大新县侬峒节的“百飨食年味”盛宴尚有余香,天等县霜降节的千人打榔声犹在耳畔,江州区金山花炮节的抢花炮赛事又掀热潮……今年2月以来,魅力崇左以接续绽放的民族节庆活动,铺展出一幅250余万各族儿女心手相牵、守望相助的生动画卷。

  作为全国唯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评估指标体系》试点,崇左市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旗帜鲜明地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全市各项工作的主线,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谱写出新时代“中华民族一家亲”的壮美篇章。

  文脉赓续 培育共有精神基因

  位于左江沿畔的龙州县民族中学,壮族天琴的清音与汉语诗词的吟诵交织成韵。这所被誉为“壮族文化活态传承基地”的学校,创新构建“非遗+”育人模式,将天琴艺术、壮锦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课程体系,开发出《天琴雅韵》《壮锦经纬》等特色校本教材,让各族学生在指尖经纬间感受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我们建立‘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专业教师’双导师制,已培养出500余名能熟练演奏天琴、掌握壮锦基础技艺的小传承人。”龙州县民族中学党支部副书记曾倩莹指着文化长廊里学生壮锦作品介绍,这些融合现代审美的民族工艺品,已成为校园文化认同教育的鲜活载体。

  沿左江东行数十公里,江州区第一小学的小百灵音乐学堂正在排练。“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身着各民族服饰的孩子们用普通话齐唱《爱我中华》,童声清越穿云。

  该校创新构建“八大学堂”育人体系,通过民族器乐、传统体育等特色课程,将民族团结教育具象化为可触可感的实践体验,学生民族艺术普及率达80%以上,获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

  世界文化遗产花山岩画正焕发时代新彩。在宁明县明江畔,花山岩画景区,岩画元素已延伸至路灯、桥面、建筑物等城市景观。“这些‘小红人’从崖壁走进生活,让更多人读懂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历史。”景区讲解员小黄告诉记者,2024年景区接待游客量同比增长49.7%,文化认同在旅游体验中悄然深化。

  除了花山岩画,天琴、壮锦等文化遗产也迎来了新生,壮锦包包等文创产品成功“破网出圈”,不断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各美其美”的民族文化特质促进“美美与共”的中华文化认同,成为崇左各民族共有共享的文化符号。

  “全市建成边境‘五个共同’中华民族历史观宣教长廊(宣教点)10个,打造‘红石榴’讲堂、书屋等系列宣教载体169个。”崇左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兼)、市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主任覃万宁表示,今年以来,全市开展专题学习研讨3200余场次,覆盖党员干部10万人次;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社会宣传活动2600余场次,覆盖人数60.25万人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群众知晓度达98.3%;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率、中小学统编教材使用率实现“双百”目标。

  多维互嵌 织就团结共融图景

  在凭祥市浦寨边贸互市点的多语种服务站内,壮族商户黄美玲用流利的越南语与越南客商阮氏芳敲定一单榴莲生意。这个跨国市场,汇聚着中越两国多个民族的从业者。

  当地创新设立跨境调解室、多语种服务岗,组建由边境法官、涉外律师、民族调解员构成的“三方会诊”团队。近年来,已累计调解涉外矛盾纠纷519起,推动形成“做买卖同心、解纠纷同力”的共治格局。“有了‘跨境调解室’,我们跨境经营更有底气。”正在办理电子边贸结算的黄美玲笑着说,她的公司已吸纳壮、京、汉等民族员工,每年营业额都在大幅上升。

  基层治理的“崇左实践”同样亮眼。全市划分9454个治理网格,配备专兼职网格员10881名,创新构建“民事诊所”“党员地图”等治理机制。龙州县水口镇共宜幸福家园社区,处于中越边境一线,是2017年建成入住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壮、汉、瑶、苗等多民族群众混居比例超70%,“20小时服务记录本”制度累计解决就学、就医、就业等诉求百余件。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农伟忠翻开工作台账:“上周帮苗族老人办妥医保异地结算,前天为壮族商户协调铺面租金纠纷。”这种精细化服务使该社区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持续提升。

  同时,崇左市深化粤桂协作等跨区域机制,与黑龙江、内蒙古、广东等5省8市16县建立常态化交流。截至目前,全市各级与周边地区签订跨区域协作协议书36份,跨区域开展活动累计60余场次,全市建成互嵌式社区比例达100%,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成为生活常态。

  开放赋能 夯实兴边富民根基

  晨曦微露,在友谊关口岸,满载东盟山竹、榴莲的货车已排成长龙。作为全国最大的陆路水果进出口口岸城市,崇左实行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充分发挥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崇左片区等国家级平台,突出抓好中国—东盟产业合作区崇左片区和凭祥产业园建设,主动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打造高水平沿边特色产业集群和“口岸经济带”,持续推动对外贸易扩量提质。2024年全市进出口总额突破2000亿元,进出口总额连续16年、出口总额连续18年排广西第一。

  智慧化通关系统使边贸互市效率提升,上万边民通过“合作社+互市”模式,不少群众吃上了“边贸饭”,年均增收5000元。

  凭祥市卡凤村村民黄艳葵的经历颇具代表性:从上世纪90年代卖力气的“边贸挑夫”,到如今跨境物流合作社股东,年收入增长了好几倍。“现在报关,手机就能操作,分红按时到账,日子比甘蔗还甜!”她手机里存着的电子结算单,记录着边疆发展的时代跨越。

  “中国糖都”“甜蜜之城”是崇左另一张响当当的名片,这里贡献了全国蔗糖五分之一的产量。

  当前,在“中国糖都”的沃野上,数字革命正重塑传统产业。广西(凭祥)东盟跨境农作物种苗繁育中心内,5G智能温室培育的甘蔗脱毒种苗郁郁葱葱。“我们应用组培快繁技术,种苗成活率达98%,比传统方式增产20%。”该繁育中心负责人黄奎轻点控制屏,无人植保机随即升空作业。

  崇左市坚持“人工智能+”赋能糖产业发展,围绕一根甘蔗“吃干榨尽”,加快“数字农场”重构糖业全链条建设,实现“中国糖都”甘蔗耕、种、管、收生产环节智能化、机械化、自动化全覆盖,亩均成本降低30%。2024/2025年榨季,全市产糖量229万余吨,带动93万蔗农户均增收近万元,甜蜜产业链串起民族团结“致富链”。

  边关石榴花正艳,众志成城谱华章。崇左各族儿女心相通、情相融,志相同、力相聚,阔步共同迈向中国式现代化。(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 管林华 通讯员 苏慧涛 潘世先)

【纠错】 【责任编辑:牙举成】